1、儿童配助听器的目的
(1)能开口说话,一定要发音准确,上正常学校,融入社会。
(2)5个指标
a.评估达标 b.技术参数适应c.孩子适应声音戴着舒服 d发音准确 e开口说话
2、儿童配机需知
(1)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语训
(2)充分了解解决方法是什么,做好咨询
(3)认真了解儿童听力师和语训老师的资质
(4)要选择儿童听力康复机构
(5)选择适合的助听器,而不是选择品牌
(6)做好配机后的两个重要环节
3、家长要做到心中有数
家长一定先不要慌,先详细了解怎么办,争取为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目的就是让孩子开口说话,发音准确上正常学校,融入社会,要想达到目的,要向专业的、有经验的儿童听力机构听力师和语训老师进行全面咨询,再做出决定。助听器只是听到声音的工具,对孩子来讲,全面细致的听力和言语康复要做到7-8岁听力和言语的开发期。
4、孩子听力及言语解决方案描述
A、配机前的检查和咨询
1、孩子要做的检查
ABR—听性脑干反应:是一种神经生物电反应测试,是观察听觉脑干是否对声刺激产生了反应。属于儿童听力学检查中常规测试,可用于筛查和诊断。ABR的结果与高频听力相关。
ASSR—多频稳态反应:与ABR相比有更高的频率特异性,可判断各频率听损情况。
OAE—耳声发射:新生儿听力筛查重要手段之一,主要评价耳蜗功能。
声导抗—了解中耳功能是否正常,判断是否有中耳炎、鼓膜穿孔、听骨链问题等。
影像学—CT/核磁:了解内耳结构是否正常,可用于部分病症的诊断如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等
电耳窥镜—用于观察外耳道及鼓膜情况,及时排除因耵聍栓塞或外耳道异物等导致的听力下降或不适。
2、行为测听
行为测听—小儿测听的“金标准”,根据不同年龄段以及能力使用不同诱导方法,让在患儿清醒状态下对声音做出主观反应来判断患儿真实听力。
3、家长咨询描述1)孩子被确诊听力出现问题,先不要慌,应当及时寻求专业机构和听力师的帮助。先了解清楚听力出现问题大体原因以及听力损失的程度并且会对孩子造成的危害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收集和记录好孩子的日常表现,尤其是对于声音的反应、沟通理解、语言能力等家族情况,及遗传史、孩子出生情况、所有情况及检查结果都要和听力师充分沟通。让听力师充分了解您的孩子,最终确定解决方案。
2)您要和听力师咨询确认的
您孩子是不是真的有听力障碍
您孩子真实的听损情况。分析、判断结果。
您孩子什么样的声音听不见,听力问题出在哪里,将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
配戴助听器+语言训练后,最终能达到什么效果,恢复到什么程度。
听力师是用什么方法来确定孩子听损问题的。
什么叫听力+语训融合教育,有什么好处。
要不要尽早上幼儿园?
B、配机后的工作
(A)验配助听器的意义和不同阶段的目的
1、准确判断孩子实际听力情况
孩子与成人不同,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及表述自己感受,因此需要借助更多的手段来确诊和判断听力损失情况,这其中就包括医院客观检查、主观行为测听并辅以听力师的经验。
由于小儿在检查时间配合度欠佳,目前小儿的听力检查多在睡眠状态下采用客观的方法进行,而在所有的客观听力检查中,大脑皮层的参与过程甚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听觉反应”。
行为测听(听性反应、听觉反应、游戏测听等)的检查结果既能反应外周听力的状况,又能表现听觉中枢的能力。后者对于助听器佩戴效果的预测更有意义。我们做助听器验配就必须全面了解孩子的听力情况,只有客观检查是不够的,主客观检查相结合才是了解小儿听觉损失程度的“金标准”。配助听器前必须要做行为测听。
而仅仅只凭一个客观检查报告就进行助听器验配的行为其实是不负责任的,如果听力判断不准确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l 康复效果差
l 损伤听力
l 无法与人交流
l 无法融入正常社会
因此选配适合的助听设备,获得最佳聆听效果,根据听力选择最佳验配方案以尽快激发和改善对声音的认知。
(1)尽早地选配并达到足够的佩戴时间
儿童听力干预一定要坚持“三早原则”,即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能够及时发现听力问题,当听力筛查发现问题时应及时积极地进行诊断,确诊问题后及时干预。
也就是专家们推荐的1个月发现问题,3个月明确诊断,6个月内进行干预。但是是否6个月之内进行干预就可以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要确保孩子达到最佳聆听效果不仅仅是戴上这么简单,还要保证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提供足够的可听度,也就是保证孩子听得到听的清;并且还要指导家长如何保证孩子达到足够的佩戴时间。每天应达到12小时左右的佩戴时间。
(2)针对每个孩子进行个性化调试
每个孩子我们都要做行为测听,声场评估,真耳分析等测试以确保助听效果良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做好配机后的第一环节工作:家长和听力师的密切配合。
2、语言康复融合训练的重要性
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是听力康复的基础但也仅仅是第一步。我们听觉康复的目标是为了让孩子听得到、听的清、听得懂。我们不仅保证我们提供的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让孩子听到听清,还会提供相应的康复方案让孩子听懂更重要的是开口说话,回归主流社会。
我们听力机构与语言康复机构相结合的模式为岛城特有,能够为听障儿童提供一体化综合听力康复方案。听力师与康复老师紧密联系、密切合作,随时随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保证语言康复效果。
维护、调试、后续跟踪评估,各个阶段综合指导
语训前:
① 家长是否能够熟练帮助孩子佩戴助听器
② 宝宝是否愿意佩戴助听器
③ 宝宝每天佩戴助听器的时间
④ 家长是否每天给宝宝足够的声音刺激
⑤ 宝宝对哪些声音比较敏感或者不敏感
⑥ 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后是否及时跟听力师寻求帮助
⑦ 帮助家长学会使用助听器
⑧ 帮助家长如何观察宝宝戴助听器后的反应
⑨ 家长遇到各种使用问题时应如何应对
⑩ 指导家长如何给予宝宝声音刺激
⑪ 选配初期每1-3个月复查听力,复调、评估
语训中:
① 1、老师是否有反馈孩子哪些环境音听得不好
② 2、家长是否发现在家庭生活场景中发现哪些环境音听得不好
③ 3、老师是否反馈孩子在语训过程中对哪个频率或者哪个音反应不好
④ 4、与康复老师及时沟通,调整孩子听得不好的频率
⑤ 5、指导家长每次佩戴时检查孩子聆听情况
⑥ 6、帮助家长发现孩子的聆听问题
⑦ 遇到上述发现的听力问题,及时调节助听器数据并要向家长和语训老师收集调节后,孩子听和说的效果。孩子在戴上助听器以后,听力师是需要对他的听力和说话进行监督和评估的。
⑧ 7、每3-6个月进行评估复查
⑨ 8、每3个月清洁保养助听器
⑩ 做好配助听器后的第二环节工作:语训老师和听力师的密切配合
上学后(小学)
① 是否与学校老师有良好的沟通,告知孩子听力情况
② 孩子是否能够自己保护好自己的助听设备,还是需要老师帮助
③ 上学后,他不熟悉环境,我们要在这方面做一个特殊帮助。比如,上不同课接触不同老师,口音啊、男女老师他是否能熟悉;和同学交流有没有困难,都要据此对助听器进行调节,让他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④ 孩子是否可以自己更换电池,以防在学校没电
⑤ 家长是否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聆听情况
⑥ 开学前全面检修助听设备,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⑦ 开学前全面评估听觉和言语能力,确保上学的聆听效果
⑧ 调整助听设备部分功能设置,帮助孩子在复杂声学环境下听得更好
⑨ 指导家长与学校老师沟通,如何帮助孩子快速适应新环境
⑩ 提供更多听力补偿及聆听方式,以解决孩子更高的聆听需求
⑪ 每年不少于2次的听力评估
上学后(中学)
① 加强孩子听说能力练习,保证中、高考英语水平顺利通过
② 提供相关考试政策
③ 紧密跟踪孩子学习进展,及时沟通是否能满足学习课程需求
④ 初高中会加大体育考核项目,及时提醒助听设备防潮防汗保养等
⑤ 每年不少于2次的听力评估
上学后(大学)
① 1、帮其了解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限制
② 2、大学住校期间联系当地连锁机构,及时提醒保养售后等
③ 3、随着大学广泛社交圈,及时跟踪多场景下言语补偿情况
④ 4、每年不少于2次的听力评估
(B)儿童听力干预言语康复各个阶段指导
1、家庭康复阶段(1岁半之前)
正常语言水平:宝宝的冒话期,会说单一的语气词或叠词。理解简单地人称、名词和一般的指令,可直观地认知词语。
听力干预:
① 和家长保持紧密联系,随时了解宝宝在家的生活状态和言语感知。
② 针对不同时期的表现,进行不定时的各项听力检测。
③ 日常行为观察和随访。
④ 视觉强化主观测听。
⑤ 针对不同听损种类的孩子,给予家长正确合理的听力补偿方案。
家庭康复指导:可对家长进行一对一言语康复建议。
2、言语康复中心(1岁半至7岁)
3、正常语言水平:
1岁半到3岁,是儿童语言快速发展期,也是说话能力培育的关键期,掌握词汇量800个左右;4岁至7岁,掌握的较高级(抽象性、概括性强)的词汇,同时他们所掌握的一些词汇本身的内容也更丰富,掌握词汇1000个左右。
这个时期的培育目标,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听”话能力的培育,另一方面则要鼓励孩子多说话,培育他说话的兴趣和能力,是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依靠专业的言语康复中心来达到目标。
4、听力干预:
① 和家长保持紧密联系,随时了解孩子在康复中心的生活状态和言语感知。
② 针对语训期间的表现,进行不定时的各项听力检测。
③ 和语训老师保持紧密联系,进行日常行为观察和随访。
④ 游戏测听(游戏测听)。
⑤ 针对不同听损种类的孩子,给予家长正确合理的听力补偿方案。
家庭康复指导:对于言语感知较弱的孩子,建议进行专业系统的一对一言语康复训练。
5、小学阶段(7岁至12岁):
① 建议家长加强和老师的沟通,多了解孩子在校的心理和日常生活情况。
② 让孩子练习自己取、戴助听设备,要有保护意识。
③ 继续和家长保持紧密联系,一年两次测听评估。
④ 对于言语感知较弱的孩子,建议在假期进行持续的一对一言语康复训练。
⑤ 关注助听器使用年限,及时进行设备升级和更换。
6、中学阶段: (13岁至18岁)
① 和家长保持紧密联系,一年两次测听评估。
② 建议家长多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日常生活情况。
③ 对于言语感知较弱的孩子,建议进行持续的一对一言语康复训练。
④ 住校的孩子,准备充足的电池和干燥设备,练习自行更换防耳垢设备。
⑤ 关注助听器使用年限,及时进行设备升级和更换。
7、大学阶段 :
① 和孩子保持紧密联系,一年两次测听评估。
② 对助听器外形和功能有了更高要求,建议及时进行设备升级和更换。
③ 可选择带无线功能的助听设备,满足孩子这个阶段的聆听需求。
④ 建议孩子多参加社团活动,加强人际交往。
8、工作阶段:大学毕业后
① 和孩子保持紧密联系,一年两次测听评估。
② 对助听器外形和功能有了更高要求,建议及时进行设备升级和更换。
③ 可选择带无线功能的助听设备,满足孩子工作环境和社交环境的聆听需求。
④ 建议进入社会的孩子加强人际交往。
⑤ 对于准备结婚的孩子进行指导性的基因检测。